2025年10月16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《关于加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无人机等“低慢小”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》(沪府规〔2025〕5号),宣布自10月27日0时至11月10日24时期间,全市禁止民用无人机等“低慢小”航空器施放、飞行。
2025年10月16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《关于加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无人机等“低慢小”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》(沪府规〔2025〕5号),宣布自10月27日0时至11月10日24时期间,全市禁止民用无人机等“低慢小”航空器施放、飞行。这一为期15天的禁飞令,是上海为保障进博会安全采取的重要措施。
通告明确禁止的“低慢小”航空器范围广泛,包括轻型和超轻型飞机、轻型直升机、滑翔机、三角翼、动力三角翼、滑翔伞、动力伞、热气球、飞艇、民用无人机、模型航空器、无人驾驶自由气球、系留气球等类型。
但政策并非绝对禁止——经依法批准用于物流运输、应急救援、低空文旅、智慧城市、载人交通等活动的航空器除外。这一例外条款显示了政府在安全管控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考量。
通告要求民用无人机拥有者按照民航管理规定进行实名登记,并可通过“随申办”进行信息核验、飞行报告等操作。其他“低慢小”航空器拥有者需配合公安派出所做好信息采集。
飞行审批流程也更加严格:必须预先向空军、民航空中管制部门或气象部门提出申请,获得批准后方可作业。这体现了低空飞行管理向规范化、精细化发展的趋势。
对违反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及本通告规定的,相关部门将依法处理,必要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。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,将予以治安管理处罚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这一严厉措辞表明,进博会期间无人机管控将空前严格,违规飞行将面临严重后果。
从媒体视角看,这种临时性禁飞政策虽然对短期商业活动造成一定影响,但也体现了低空经济管理的规范化进程。进博会作为国际级盛会,安全自然是首要考量。
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对物流运输、应急救援、低空文旅等应用留出了空间,这表明政府支持无人机在特定领域的合法应用。智慧城市和载人交通也被列入例外范畴,暗示着上海对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开放态度。
对于无人机用户和企业,建议:
提前通过“随申办”完成实名登记和信息核验
如有必要飞行需求,尽早向相关部门申请审批
进博会期间严格遵守禁飞规定,避免违规操作
关注政策动态,及时调整业务计划
上海进博会禁飞令既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措施,也是低空经济规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。随着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,如何在安全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,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。这次管控实践,或许能为其他大型活动提供管理经验,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